微信
咨询
反馈
置顶
知夫子研究院干货生产者
  • 找新闻
  • 找答案
  • 找文档
    苹果7刚发布,专利诉讼就找上了门……
    • 来源:
    • 2018-12-27
    • 阅读
    • (1237)
    摘要:近期,苹果公司推出了新款的苹果7。相对于苹果6而言,大众对于苹果7的期望值明显有所下降。并且在发布新款手机之后的周四,苹果的股价下降了2.1%。
    近期,苹果公司推出了新款的苹果7。
    相对于苹果6而言,大众对于苹果7的期望值明显有所下降。并且在发布新款手机之后的周四,苹果的股价下降了2.1%。
    苹果方表示,将不会公布第一个周末新款手机的销售量。
     
    虽然官方发声明说,是因为这些最初的销售将受到供应的制约,而不是需求。所以决定,不再为投资者和客户发布那些数据指标。
    但是,很明显,苹果并不相信,此次的销售能够飙升。
     
    销售量不好怪市场,但是如果吃上官司,那么就属于苹果自己的事情啦!
     
    因认为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及后续版本的iMessage部分功能侵犯了自己的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201010232834.7),雷毅将苹果电子产品(北京)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许诺销售、销售相关手机产品(型号包括iPhone4、4s、5、5s、6、6s等),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大多数人,都一脸懵X。雷毅是谁?敢于苹果叫板?
     
    具体个人信息小编也不便透露,反正雷毅是国内最早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之一。
     
    据悉,该案最初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8月22日立案受理,此后,又经历了2014年2月和4月的两轮开庭,以及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司法鉴定后,雷毅于2015年5月提出撤诉申请。同年7月,雷毅又以同样诉由将北京苹果公司告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日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涉案专利技术,即手机短信向即时通信业务平滑过渡的双模式客户端及方法,是雷毅自主研发的通信技术。
     
    通过在手机上增加一个统一处理短信功能和即时通信功能的双模模块,手机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下完成短信和即时通信消息的收发,从而达到短信向即时通信的平滑过渡。
     
    2010年7月,雷毅针对该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2013年6月,该专利申请获得授权。
     
    2011年6月,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版操作系统iOS5,该系统用增加了iMessage功能的“信息”应用取代了之前的“短信”应用。用户在使用“信息”应用发送消息时,如果对方也在使用iMessage功能,消息文本气泡则变成蓝色,这表示是iMessage网络消息,而当对方手机离开WiFi和蜂窝数据网络时,发出的消息气泡是绿色,这表示是普通短信。
     
    雷毅认为苹果公司操作系统采用的该项技术落入了涉案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涉嫌侵权。2013年8月,雷毅将北京苹果公司诉至北京一中院,法院于2013年8月22日正式受理此案。同年11月1日,北京苹果公司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后被法院驳回;当日,北京苹果公司针对涉案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2014年7月,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涉案专利的专利权有效。随后,北京苹果公司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
     
    2014年2月和4月,该案在北京一中院两次开庭。北京苹果公司代理律师张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2014年4月庭审中,涉案双方认可并共同选择了华科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为该案司法鉴定机构,北京一中院随后正式委托华科中心进行技术鉴定。后者于2015年6月提交鉴定意见书,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不构成侵权。雷毅介绍,在华科中心进行鉴定期间,他曾提出鉴定小组成员回避要求,并公示收费依据、鉴定小组成员遴选方式等,但并未获得对方支持。2015年7月,雷毅向北京市司法局提出投诉,部分投诉内容获得支持。
     
    经过近两年的“拉锯战”后,雷毅向北京一中院申请撤诉。2015年5月26日,法院裁定准予撤诉。
     
    坚称对方侵权的雷毅,又以同样的诉由将北京苹果公司告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院于2015年7月23日正式受理此案,并于日前进行了公开审理。
     
    法庭上,双方就多个争议焦点进行了辩论。
     
    在庭审中,涉案双方针对电话号码是否是iPhone实现双模式消息功能的“唯一身份标识”展开了辩论。
     
    雷毅认为,电话号码是iPhone手机实现短信和iMessage双模式消息功能的“唯一身份标识”,并当庭对“大李”和“小李”两个使用同一号码的联系人进行了消息收发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给“大李”和“小李”发送消息时,界面中都显示“小李”。北京苹果公司则认为,原告违反了“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权无效程序中,原告为了维护涉案专利的有效性,书面陈述认为,电话号码不具有唯一性,不是专利中的“唯一身份标识”;专利复审委员会也认定,电话号码不具有唯一性,不能作为“唯一身份标识”,据此维持涉案专利的专利权有效。
     
    再比如,涉案双方针对如何划定涉嫌侵权手机的款式范围出现了分歧。原告主张,涉嫌侵权手机款式包括预置“信息”应用的iPhone4及其后续版本(包含当时已经推出的iPhone4s、5、5s、6、6s等产品),被告则主张,原告指控iPhone4的后续版本使用了相同技术,但未提供相关证据。
    另外,双方还就iMessage是否属于专利意义下的即时通信范畴、iPhone系列产品是否抽取短信和即时通信的共性数据、iPhone短信与iMessage是否以统一界面接收和发送消息,以及华科中心鉴定意见的“三性”(即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中的合法性等其他焦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双方在法庭上激辩3个半小时,法院未当庭宣判。
     
    该案之所以历经3年多时间,且辗转两个法院开庭受理,一个主要原因是涉案双方对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存在争议。
     
    事实上,由于新兴技术的复杂性等特点,法院在审理技术复杂的案件时,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技术鉴定。
     
    苹果是否侵权,还得等待法院的判决。
    关于国内,您可能还想知道?
    免费咨询5分钟内知产顾问快速回电

    问题描述: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联系方式: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注册商标先查询 成功率提升4倍(免费领查询报告)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扫码有惊喜免费做知识产权诊断
    相关新闻
      搜索君搜不到你要的内容哦,试试看其他栏目吧~